一直到离开总统府的时候,朱尔典的脑袋还是晕晕的。
他怎么也没有想到,袁大头突然放出了这么大的一个好消息,不但保证明1918年5月之前派出至少五十万经过严苛训练的精锐军队,同时还保证从1917年3月起,将会以每个月至少五万人的速度,向英国派遣大量经过初步训练的工人,为大英帝国的战争服务!
这个巨大的好消息,一下子就把朱尔典砸晕了。
军队就不用多说太多了,英法现在最缺的就是扛枪上战场的人,尤其是受过训练的精锐。战场开始两年半的时间,英国人和法国人已经死去的太多了,即使殖民地有着几乎用之不尽的兵源,但是那些人上了战场,除了让德国人击毙或俘虏之外能做什么?反之北洋的陆军虽然素质也比不过本国的军人,但是毕竟经过了严格训练,而且使用的也是亨特拉尔财团的武器,基本上就属于来之能战的那种。
而且除了军人,还有大量的劳工啊!
朱尔典深深的知道,战争越到最后就越是比拼双方国力的时候。大量的青壮年走上了战场,后方的工厂中肯定会大量的缺乏工人,尤其是熟练工人。偏偏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战争中,后方的生产是前线的保障,万万不可疏忽。虽说他有些瞧不上中国的产业工人,但是如果数量足够庞大的话……
“唯一需要考虑的,是中国人那些苛刻的条件!”
沉吟了良久之后,朱尔典决定回去之后立刻便给国内发电,寻求谈判的砝码。
有付出就必然会寻求回报,这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铁则,所以朱尔典毫不意外袁大头会提出诸多的条件。当然更关键的是,朱尔典也认为中国人有获得这些回报的资格——五十万经过训练的精锐和数之不尽的人力资源,就是中国人的底气所在。
现在的关键是,看国内愿意付出多少了。
毕竟哪怕以朱尔典的心态来看,袁大头的要求也太多了一些,甚至已经多到了让他觉得是在趁火打劫的地步!只不过再想想欧洲战场的残酷,想想那些在战场上死去的国人和后方人手吃紧的工厂,朱尔典又必须强行压下心头的愤怒,仔细衡量着这些条件有哪些是国内可能答应,又有哪些是不可能答应的……
你来我往的谈判中,一个月时间就这么过去了。
1917年2月,德国人重启了无限制潜艇战,收到消息后的约翰一边紧皱着眉头,为自己公司在海上损失的货轮心疼,一边给远东又发去了一封电报。而在接到这封电报后,他的密使和袁大头经过两天的协商,袁大头终于在和朱尔典的又一次谈判中点头了。
1917年2月28日,在这个月的最后一天,中国和协约国签订了一纸协议。在这份协议中,详细的规定了中国参战的义务和所获取的利益。
中国履行的义务有很多,但是协约国最看重的只有两点:
1918年5月之前,中国将派出至少一百万陆军前往欧洲,参与对德作战。如果届时战争仍然没有结束,中国将会继续派遣军人,直至战争结束。中国保证这些军人已经接受过至少一年的正规军事训练。
1917年3月起,中国每个月至少派出五万名18~35岁的青壮年前往英国,接受调配参与后方生产。至1918年2月,总人数至少达到一百万人。中国保证这些劳工经过半个月的培训,可以承担初级的工业生产。
但是在袁大头的坚持以及欧洲恶劣的形势逼迫下,协约国却答应了很多中国人的条件。
战争结束后,中国收回协约国和同盟国所有的在华特权,废除势力范围,除英国的香港之外,收回各国在华所有租界。
战争结束后,撤销领事裁判权,逐步收回海关关税自由权,为期十年完成。
除日本外,协约国所有对华贷款不再要求偿还,同盟国所有贷款取消。